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 >

青春主场|架起交流的桥梁 世界青年大运村内“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2023-08-04 22:00:53    来源:中国网

在大运村互动体验中心,一场场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在这里上演。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中国网成都8月3日讯(记者 伦晓璇) 作为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最大的非竞赛场馆,大运村于7月22日正式开村。大运村是各参赛代表团居住生活的地方,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在赛事运行期间,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大运村内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文化交流互鉴,以艺通心、沟通世界。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代表团随行人员也在大运村内亲身体验着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


【资料图】

每天,大运村互动体验中心都会举行56场非遗技艺、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包括剪纸、蜀绣、皮影戏、年画、竹编等多项非遗代表性项目技艺。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在大运村互动体验中心,一场场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在这里上演。56场非遗技艺、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包括剪纸、蜀绣、皮影戏、年画、竹编等多项来自四川全省各市(州)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技艺。同时,多位非遗传承人也手把手进行教学,让各代表团团员能够在实操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荷兰代表团教练Hugo de Thouars体验皮影表演。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在皮影戏表演室,荷兰代表团教练Hugo de Thouars正与几名运动员一同体验皮影艺术。在老师的指导下,他手中的熊猫皮影也逐渐在幕布上“活”了起来。“这是一次非常新奇的体验,也希望能体验到更多不同的传统中国文化”,初次接触皮影戏的Hugo de Thouars兴奋地说。

成都皮影戏市级非遗传承人赵洪(最左)与运动员们一起操作皮影。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成都大运会期间,成都皮影戏市级非遗传承人赵洪日复一日地为运动员们带来精彩的皮影戏表演和教学,据赵洪介绍,表演室内的皮影按大运会吉祥物 “蓉宝”进行了设计,再配合律动的音乐,富有节奏感又极具巴蜀风味,这也激发了很多运动员的兴趣,他们体验后觉得十分新奇,还会带自己的队友、朋友前来体验,并询问皮影角色背后的故事。

荷兰运动员Wessel Hesselink收获了一枚自己侧脸轮廓的剪纸作品。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在剪纸体验区,荷兰运动员Wessel Hesselink收获了一枚来自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庄从灿为他剪制的侧脸轮廓作品,并在庄从灿的指导下体验了一把剪纸艺术。体验过后,Wessel Hesselink在留言本上认认真真写下了自己的心得:“老师给我们的任务似乎不复杂,但(对我来说)也没有那么容易,老师仅用一把剪刀和普通的一张纸便剪出作品,真的令人难以置信”。

来自阿塞拜疆的运动员Lamiya Valiyeva与自己的国画作品合影。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来自阿塞拜疆的运动员Lamiya Valiyeva小心翼翼地在团扇上完成了自己的国画作品。因为有着一定的绘画基础,她的作品还得到了老师的夸奖,这也让她十分开心。Lamiya Valiyeva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李小龙粉丝,她兴奋地向记者展示着自己手机中的李小龙壁纸。在完成一幅国画作品之后,Lamiya Valiyeva也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自己的切身感受:“中国的绘画艺术非常不同,在完成作品时,我不需要用力去描绘,要轻轻地、温柔地去绘画,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

南非运动员Jenna Douglass学习“年年有余”四个字的中文发音。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在互动体验中心,许多运动员们不仅对中国传统技艺有了初步的体验,也对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产生了兴趣。在年画教室里,南非运动员Jenna Douglass指着年画上的鱼向老师询问背后的寓意。老师耐心地向她讲述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并演示“年年有余”四个字的中文发音。参考老师的样子把中文的语调与手势相结合,Jenna Douglass也成功地学会了中文。

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绳编传承人杨文艺(中)为运动员演示绳编的制作方法。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运动员们体验得不亦乐乎,大运村互动体验中心里的非遗传承人们也忙的团团转。在绳编体验教室,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绳编(新津绳编)传承人杨文艺正忙着为几名运动员演示绳编的制作方法,而在一旁,等待体验的运动员已经排起了长队。

据杨文艺介绍,从体验中心开馆第一天到现在,前来体验绳编的运动员一直络绎不绝。为了能让运动员更好地体验绳编魅力,杨文艺专门设计了相对简单易操作的吉祥结和如意结,虽然工艺简易,但其背后的文化寓意却很深厚。吉祥结和如意结都有着几百年的历史,蕴含吉祥如意的寓意,用一根根红绳编织最美好的祝福。除了向运动员介绍绳编工艺,杨文艺还会将中国结背后的文化底蕴告诉他们。“希望能通过讲述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符号背后的故事,让运动员们把中国文化传递到世界各地”,杨文艺表达了自己美好的愿望。

四川师大书法学院教授王兴国为来自中国台北代表队的运动员演示不同福字的写法。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在外国运动员眼中,中国非遗文化和传统文化奥妙无穷,而对于中国运动员来说,传统文化也同样充满魅力。在汉服体验室里,一名中国运动员穿上汉服后,对着镜子美美记录下自己的 “新造型”,而在另一边的书法教室,四川师大书法学院教授王兴国正在向几名来自中国台北代表队的运动员演示不同“福”的写法:“写‘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尤其是在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挂。”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在王兴国的指导下,运动员们也认真地写起了“福”字。

荷兰运动员Wessel Hesselink写下的体验心得。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大运村不仅承担着“家”的功能,更是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在大运村相聚相知,增进友谊,体验并分享中华文明、优秀文化。丰富的中国元素、四川特征和巴蜀文化在这里汇聚呈现,运动员们的赛后生活也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一名运动员体验蜀绣,并绣下自己和丈夫的中文名字。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关键词:

相关阅读

精彩放送